古典占星与个人幸福


来源:星籁 作者:班杰明·戴克 2014-01-03 16:53:45
幸福是什么

古典占星家非常在意人们的幸福,但究竟幸福是什么?在本文中,我会说明两种重要的哲学观对于幸福的定义,这些观点将有助于现代占星师解读星盘与帮助个案。这两种哲学观各有其对于人生好坏的看法,我并不想去比较哪一种观点比另一种来得好,因为除了这两种,还有其他的观点可探究。

最重要的是,我们必须了解,虽然幸福包含了许多感受与情绪,但其实幸福不全然仅在于感受层面而已,幸福也是一种人们有能力达到丰富多彩的状态:做对的事与过好的生活。但是,对于何谓好的生活?何谓好、何谓坏的状态?幸福的人应该具有何种情感感受?下面要介绍的这两种哲学观点,对这些问题有不同的看法。我们可能拥有很多外在物质的、一般世俗的好事,例如:财富与子女,但是要真正过得幸福,其实需要良好的特质状态,也就是生活在这个社会里,必须拥有某些心理上的人格特质与能力。我将会在后面更进一步说明这一点。


幸福型态1:亚里士多德学派与普世价值的好事

亚里士多德的价值观点,非常适用于星盘征象的判断。我在前一章说过,宫位建构了一个普世认知的好事与坏事的地图,例如财富与奴役。亚里士多德相信,我们必须得到愈多好事、减少坏事出现,这样就会愈快乐。而好坏事的区分,是以一般性的理解来判断:无家可归、匿名生活、生病的人,比起具有基本财富、社会地位与健康的人,就过得比较不快乐(或是没有能力过得快乐)。但是亚里士多德也认为,我们对于是否能拥有、或是对于想要避免的事物,并没有完全的主控权——我们还是受制于生命的机会或是命运,这就是为何当多数人尽可能地学习技能、期盼正向机会的同时,能拥有良好的教育、具备正向人格特质、生活在公平的社会等等,其实更为重要。

所以当我们以这种观点去解读星盘时,会先查看此星盘当事人所拥有的世俗层面的好坏事:这张星盘是否显示拥有许多好朋友?是否显示家庭关系分离?我们也可以从各宫主星来判断:如果吉宫的宫主星处于非常不佳的状态或位置,它可能代表这个生活领域会产生问题。举例来说,如果第十宫主星落在第六宫,代表当事人拥有很稳定的职业,但同时也代表这份工作卑微、需付出劳力,得到很低的肯定。所有这些事物,都会影响亚里士多德学派所认知的好的生活。

另一方面来说,亚里士多德非常清楚,只有这些事物尚不足以决定幸福或不幸福的感受。幸福感是一种心灵上的状态,就是心灵面对外在物质选择而平衡感受的结果,一个富有的人,会因为他的心灵不平衡与混乱,而过得很悲惨;一个相对穷的人,却可能因为他具有强健与平衡的人格特质而快乐。所以,是什么造成一个人格特质的“好”与“坏”?就亚里士多德而言,关键点就是“平衡”。当我们面对世俗的好坏事时会有情感的觉受,若我们可以使用:(1)理性的判断(2)适当平衡的感受(3)让前述的选择成为惯性的反应。只有偶尔做出好的决定与适当的感受是不够的,为了达到幸福,我们必须让理性的判断与平衡的感受成为惯性反应,因此需具备稳定的人格特质。这种特质的最佳状态是:使感受与外在状态得到平衡,称为“美德”(virtue)。举例来说,某些美德是与金钱有关、某些与玩乐有关、或是与愤怒有关……等。

我举两个简单例子说明。假设我已经几杯马丁尼下肚,之后又想再来一杯,与朋友喝酒寻欢可当作一件好事,所以我想要继续下去,我知道当我继续喝酒会很开心,可是眼前我有两件事必须考虑:首先,我必须在开心与痛苦中找到平衡点,如果我没继续喝我也不会太痛苦,就算继续喝下去我也不会过度纵情享乐中;再者,我理性地判断要不要再喝一杯,取决于生活中的其他状况与需求:我是否必须早起(这就表示我不应该继续喝)?或者其实我是在热带度假胜地参加朋友的婚礼,没有肩负其他的责任(这表示我可以轻松地再喝一杯)?这些内心的衡量都跟节制的美德有关,我们常在喝酒、美食与性关系上,衡量开心与痛苦指数后作出抉择。理想的状况是,当我不能再继续喝时,只会有些微的痛苦,或是当我继续喝下去,也不会因此贪杯放纵,而且我对于做出这些选择已有惯性反应。刚开始学喝酒的人较难以想到这些状况,但经验老道、已找到平衡点的人则不会。他们情绪平和、轻易地下决定,或许他们就是拥有节制的美德。

我们再来说明勇气,这是一种面对危险处境时,混合了恐惧与自信的平衡感受。一个勇敢的士兵会明白,尽管处境危险,他仍会持续战斗下去,而且他也知道何时是该撤退的时候,但是他不会被有勇无谋的自大或畏惧的感受所驱使,他知道在面对各种情况下,该如何巧妙地平衡、控制这些感受。

但是,多数人只有在某些生活领域中,具有这些美德。我们常在两种处境下,难以控制感受与行动的适当平衡。第一种状况是“恶习”(vice),恶习就是我们不再理性判断选择平衡感受,反而持续走极端的状态。一个士兵持续放任他的自信,走向极端、变成蛮干的人,或是持续随着他的恐惧走,变成懦夫;一个及时行乐的酒鬼,会一直放任喝酒的快感(我相信这其中有很多原因),因此当他不喝酒时就会感到极端的痛苦。像厌食症患者变成惯于厌恶飮食,或是有些人会因为没有饭后甜点而感到强烈的不愉快。而其他容易开心与平衡的人,在同样状况下只会感觉些许不愉快,或甚至根本没感觉。

第二种状况为“缺乏自我控制力”,多数人在很多生活经验里都是落入这种状态。在这种状态下会存在许多矛盾,人们对于判断、感受与行为等一切都是迷迷惘惘。我们多数人都曾经历突然失去警觉性,因此喝多了酒,最后的代价就是隔天宿醉上班。贪食症是这种状况的最佳例证,他会过度饱食后再剧烈呕吐。有些人会在不适当的自信与恐惧之中动摇摆荡,也是另一种例证。

所以,就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而言,我们具有稳定的平衡状态(美德)、也有稳定的极端状态(恶习),以及矛盾地摆荡(缺乏自我控制力)。如果将这些观点放入星盘中,我们可以透过尊贵力量与其他行星状态,判断当事人具有哪种倾向与特质。举例来说,我们可比较行星的力量,如果一个行星落在庙宫的星座位置,表示当事人具有美德;落在旺宫的星座位置,表示当事人具有过度自信的缺点;落在弱宫的星座位置,则明显具有缺乏自制力的缺陷,因为入弱的行星经常陷入难以获得关注的困境中,这种困境会导致极端的行为;行星受土星刑克则会贬低自我价值,因为在某些人生领域较难获得世俗上的好事;吉星较能产生平衡的状态,凶星则会产生较为极端的状态。以上只是我个人所提出的一些例子,其实还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用来衡量、说明这些状况。


幸福型态2:斯多葛学派与有选择性的价值观

斯多葛学派的观点有部份是针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所作的响应,所以在此必须同时讨论亚里士多德。斯多葛学派更深入地探讨价值观与感受等等,这是亚里士多德并未提及的,但由此可看出,从自由的价值观、个人的自信,以及对生命更正向的情绪管理来看,斯多葛学派是较为“精神性”的取向。我先说明斯多葛价值观的几项基本观点,然后再与亚里士多德学派作比较,这能帮助你更理解它们两者的差异。

斯多葛的宇宙图象,始于宇宙具有神性心智的观点,上帝并非站在宇宙外围,上帝就是宇宙。这个观点带出三个重要的结论。第一,它代表宇宙万物是一个整体,具有组织的秩序。第二,它代表宇宙具有智慧的秩序与步调——不是来自外在,而是存于内在,一切万物如同你我所思与所为,全然是宇宙心智活动的一部分。第三,这表示在宇宙心智的行动方向之下,万物都是依照宿命而被决定了他们该是的样貌、做他们会有的行为,用另一种说法则是,万物注定的行为是来自于他们自然的天性:因此以宇宙的观点来看,没有事物是“不应该发生”的。

最后这个部份可能很难接受,让我再多做一些说明。从宇宙的观点来看,万物的状态都是注定的,万物丝毫无法不去扮演它该扮演的角色,因为宇宙万物是彼此互相交织促成事物发生,因此,云朵随着它的自然状态运行,有时会下雨,然后使岩石滚落等等。从人身受限的视野,我们无法真正地判断哪些事件确实会发生,因为我们在任何时刻都无法描绘全宇宙的秩序状态,但我们确实可知的是,一个生气的人——因为他的人格特质——可能会做出某些事,而心中有爱的人会去爱人。如果你跟我说:今天可能会下雨,记得带把伞,但是我就是属于那种不爱听他人建议的人,于是我不带伞出门而被雨淋湿了,此时没道理抱怨自己被淋湿。云朵只是依照自然天性运作,我的行为也是依照自己天性,但是可能因为你劝告我带把伞出去,我因而改变自己的想法,我的行为就不同了。

因此,当宇宙是以这种方式建构,万物之间必然就会存有不一致性(如同天空的云朵降雨下来时,一个人坚持不撑伞却又不想被淋湿),从人性来说,这些不一致性的冲突更是顽固不化,因为多数人对于自己是怎样的人、与自己想做什么事,这两者之间的认知常是扭曲的,这种认知扭曲所产生的结果就是不幸福。所以,从斯多葛的观点来看,生命的目标——幸福——涵盖了“活在合乎天性中”,以及拥有“平顺流动的人生”,这表示我们应该让自己活在天性以及宇宙自然天性中,才能拥抱宇宙所赋予的礼物,当其他事物也依据他们的自然天性而发生时,我们也不会因此受干扰。

以上是斯多葛的价值观的理论。回到亚里士多德观点,一般认知财富与名声是好事,所以我们应该尽可能增加、扩大这些好事,即使他也说,幸福实际上是来自于我们对情绪感受具有正确的管理能力。斯多葛以更精确的观点来说:这些外在事物并没有所谓的好与坏,只有我们的心理与情绪的状态才能决定幸福。不同于道德价值观,斯多葛学派的价值观称为“有选择性的价值观”。以此观点,我们不把财富当做必然的好事,而是应该要“有所选择”财富,或是在某些状态下,我们应该要“不去选择”财富。亚里士多德称为“好”的事物,斯多葛则称为“合乎天性的结果”,亚里士多德称为“坏”的事物,斯多葛则称为“不合乎天性的结果”。

这样听起来可能很奇怪,以下来看它是如何运作的。如果你认为财富是一件好事,因此你认为财富能为你带来(部分的)幸福,你想要、渴望财富,当你得到财富时很雀跃,但是当你没得到时便陷入苦恼。这些无法真正控制的事物,会使你因此成为奴隶,常会过度地摆荡在欢欣鼓舞(当你得到时)与忧烦(当你没得到时)之间。换句话说,如果你把自我的价值,建构在不属于你的事物上,你会自动地让情绪依附在这些事物上,并且当真以为它们是自己的一部分,然后让自己如同搭乘情绪的云霄飞车,这种状况逼得自己必须协调两个极端的情绪——这就是亚里士多德提及情绪平衡管理之故。

但是如果你改变自己对事物的价值观点,例如将财富当做“有选择性”的价值时,你便可立即让自己的情绪与这些事物分开,而不再是它们的奴隶,无论你得到它们或者失去,你都能感到内心的自主与平静。假设一个人将自我的价值建立在他钟爱的车子上,有天他发现车门竟然被刮了一个凹痕,这个打击使他处在很糟的心情中,他觉得很失落,可能几天后他甚至干脆把车子送人(这种事常发生在小朋友身上)。如果他具有亚里士多德派的思想,他会试图在愤怒的感受、与车子对他的重要性之中取得平衡:这辆车子是一件好的事物,但并非是最重要的事物;如同凹痕是一个不好的事物,但程度是轻微的。可能经过这样思考后,他只感到些微的生气或难过而已。但是,如果以斯多葛的观点来看,这件事不仅是控制、管理愤怒而已,这是一件价值扭曲的案例,这个人让物质控制他的心绪——这是一种有问题的情绪,他应该“选择”让他的车子处在安全状态,但不应该全然被它掌控,并以此决定他的幸福。不幸的是,这个人可能不只认为车子是好的事物,他也会不理性地成为其他相似事物的奴隶——那就只能希望这些事物永远不会损坏啦!

人性多受制于这种幻觉,斯多葛学派认为,这种幻觉易使人突然陷入“被情绪掌控”的冲击,因为人们相信“所有情绪都是确实存在的”,不同于多数人(以及亚里士多德学派),斯多葛不相信有任何一种完全独立存在的情绪,如愤怒、恐惧、贪欲等。相反的,所有情绪都是来自价值的判断,这些价值判断,会在我们想要获得或避免某些事物时,造成情绪感受,或是当我们得到或失去它时,内心深处所产生的反应;但是因为价值判断可能有对错,代表情绪的感受也可能有对错。假设我认为财富是一项确实的好事,我便会产生想得到它的欲望,但是由于我对财富的内在价值判断是错误的,这种欲望便成了错误的欲望;假设我得到了财富,这会在潜意识中增长了不理性的傲慢,因为我认为我所得到的事物确实就是我的,我因此觉得开心,这就是错误的情绪。

谈到这里,可能有人会以为斯多葛学派是在对抗情绪的,这是常见的误解。事实上,斯多葛提倡的是改变价值观,以避免成为外在物质世界,与情绪云霄飞车的奴隶(或是尝试在竞争与情绪中找到平衡点)。你可以转化不佳的情绪,成为所谓的“好的感受”,这些好的感受整合了内心所寻获的幸福来源,以选择性的价值观放在外在事物上,学习拥抱整个宇宙就是你生命的一部分——或更甚者,视你的生命与宇宙为合一的状态。斯多葛认为,以这样的认知体会生命,能使自己的心灵提升至世俗价值观之上。

在此,我依据斯多葛的文献举出一些情绪感受的例子。各种来自对某些事物的欲望的情绪,“一般性”的有害情绪包含:愤怒、贪欲、各种的上瘾状况以及贪爱财富等;对照斯多葛“真实”的好的感受,则是和善、慷慨、温暖、慈爱等。因为避免或害怕某些事物而产生有害情绪为:犹疑、苦恼、受辱、迷信与恐惧;对照斯多葛的好的感受则是敬重与洁净(cleanliness)的。为何说是洁净?这是什么意思呢?我觉得应该是指,要避免会染污正直与平静心灵的事物,就像随时维持房屋整洁的状态。

以这种方式,我们可以让自己面对无法控制的外在事物,减缓所产生的情绪,甚至可以脱离这些感受,让自己自在地与世界万物结合,对他人有同情心且慷慨大方,接受生命所显现的全貌。一个具有斯多葛观点者会拥抱全世界,也同时尝试去改变它,并且了解他必须有所为、有所不为,而且他的选择并非依照世俗所认知的好坏判断。

在亚里士多德与斯多葛所定义的情绪感受,有两个主要相异处:(1)亚里士多德相信,有些情绪是不理性且独立存在的;但是斯多葛认为,这些情绪是因为价值判断而产生的。(2)亚里士多德相信,我们必须管理情绪并找到平衡点;但是斯多葛认为,我们应该要学习转化这些情绪。